農村老人“晚霞生活”如何保障?高校學子走進豐惠鎮開展社會實踐
2025-07-04 15:41 來源:
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養老模式是怎樣的?7月2日,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(創業學院)學生第一黨支部、第三黨支部帶著問題來到豐惠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。
豐惠鎮黨委副書記趙益奇以梁祝文化與紅色文旅融合為切入點,為實踐團師生介紹古鎮文旅發展新動能。副鎮長陳可為浙理工科藝實踐團的學生們詳細介紹豐惠鎮老年學校、幸福食堂等適老化服務設施,展示千年古縣城應對老齡化的具體實踐成果。
在具體調研走訪中,實踐團走進豐惠鎮老年學校,詳細了解當地通過“豐惠鎮老年學校、豐惠鎮社區教育中心、豐惠鎮黨校、豐惠成人文化技術學校”四校融合辦學模式助推老年教育的創新和實踐。據介紹,豐惠鎮老年學校在課程設計上實行短班制與長班制相結合的模式,精心設計10余種課程,包含書法、茶藝、交誼舞、育嬰等課程。
通過調研,實踐團發現豐惠鎮老年學校的學員主體為本地及周邊鄉鎮老人,課程需求趨同但學員文化基礎存在區域差異,主城區老人學習能力相對突出。實踐團師生們圍繞該校招生不足、部分課程開設困難等現實問題,在座談中大膽提出了精準宣傳策略與分層課程設計等建議。后續,團隊還將通過持續跟蹤研究,助力豐惠鎮老年教育提質增效。
祝家莊幸福食堂的實踐探索也是實踐團調研的重要樣本。通過實地考察智能點餐設備、適老化餐食配置等硬件設施,團隊驚喜地看到該食堂創新性設置了心理咨詢室、娛樂室和觀影房等便民服務場所,構建起了集餐飲、康樂、社交于一體的綜合為老服務空間。
在座談交流中,雙方聚焦如何擴大服務半徑、提升供需匹配度等議題展開討論。實踐團師生一致認為,祝家莊幸福食堂不僅以科技賦能傳統助餐服務,更通過多元功能空間的打造,切實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,為構建“老有所養、老有所樂”的社區服務體系提供了鮮活經驗。實踐團將據此謀劃可操作的優化方案,助力鄉村養老服務品質升級。
“本次實踐構建起‘調研-建議-資源對接’的校地合作閉環模式。我們將持續深化與豐惠鎮的合作,探索‘老年教育’與‘青春實踐’融合的長效機制。”經濟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劉潔說。豐惠鎮相關負責人則表示,擬將實踐團的實踐成果納入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參考。
“地方出題、高校解題、成果落地”的協同創新模式,不僅讓青年學子在基層實踐中深化了對老齡化社會現狀的認知,錘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,更通過校地資源互補、智力支撐與政策支持的良性互動,為新時代農村養老事業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動能,譜寫了“銀齡需求”與“青春力量”同頻共振的生動篇章。
來源:上虞區融媒體中心通訊員 董程霞 記者 成波
編輯:章夢霞
審核:沈丹
終審:章海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