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青春之浪碰撞千年窯火,點燃瓷源文化傳承熱忱
2025-07-10 08:30 來源:
暑期驕陽似火,瓷源文化小鎮上浦涌動起一股熾熱潮流——一批又一批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學子循著瓷源文化,在這里展開了一場場沉浸式探索。
7月8日下午,記者走進瓷源文化小鎮,與正在展開研學活動的學生不期而遇。“我們是春暉中學高一(2)班的學生,大家平時就對瓷器、瓷文化非常感興趣,趁著暑假,我們結伴來參觀。”學生俞焯櫟說,此次研學中,他們設計了鳳凰山遺址公園、美術館、大東山清風館等點位。大家穿梭于古龍窯之間,指尖觸摸千年瓷窯,課本中的歷史在實地觀察中“活”了起來。
沉浸式觀看影像資料、耐心聆聽生動講解、深度參與互動體驗……多元的研學形式讓青少年們全方位學習了上虞悠久的青瓷文化,更對上虞如何加快青瓷行業產業轉型升級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。而這樣的研學活動在瓷源文化小鎮已然成為常態。
“為適配暑期青少年需求,我們小鎮推出了幾個特色模塊。”現場講解員表示,在越青堂工坊,孩子們可以在專業老師指導下,體驗從練泥、拉坯到施釉的全流程。就讀于博文小學的杜弈峰小朋友就是其中一名體驗者,他興奮地說:“一開始泥巴總是不聽話,老師幫我后才找到了竅門,又好玩又有成就感。”而不同于越青堂工坊的傳統,美術館充分運用現代數字技術,將“千峰翠色”的詩詞意境化為指尖可觸的現實。“通過‘AR+投影’,我們模擬出不同溫度下釉料的釉色變化,青少年兒童可以更直觀地感受青瓷的‘云燒制’。”該講解員表示,暑期的研學熱并非偶然,而是瓷源文化小鎮多年的精心建設。以重塑“瓷之源”為目標,該小鎮與景德鎮陶瓷大學合作共建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,建成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,設立非遺工坊,開展“匠人帶徒”計劃等,形成了“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、市場運作”的傳承格局,不僅有力推動越窯青瓷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,更點燃了青少年文化傳承熱忱。
當暑期熱浪遇見千年窯火,青瓷不再僅是陳列館的靜物,而是少年掌心躍動的泥土、屏幕里交互的釉彩、窯爐中生長的希望。這場文化傳承的“化學反應”,正淬煉出文旅融合的黃金范式。
來源:上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毛可雯 通訊員 俞焯櫟
編輯:汪小天
審核:孫昭
終審:葉飛